馬祖芹壁聚落、南竿津沙聚落-台灣百年古厝系列20

Поделиться
HTML-код
  • Опубликовано: 6 апр 2025
  • 馬祖芹壁聚落
    芹壁,號稱「馬祖地中海」
    舊名「鏡港」又稱「鏡澳」
    名稱源自於村落澳口前
    有一個突起的岩礁
    因狀似一隻大海龜
    居民稱它為「芹囝」
    岩礁的四周海水清澈見底如鏡
    因而稱為「鏡港」
    由海面往陸地望去
    村落好似鑲嵌於/「芹囝」後方山壁上
    所以有「芹壁」之稱
    芹壁是馬祖閩東建築
    最具代表性的聚落
    保存極為完整深受國內外
    建築、文化和藝術界的青睞
    而原本因人口外移出現的空屋群
    在政府的修繕下
    再次改建為民宿以及藝文空間等
    讓芹壁呈現出多樣化的風貌
    房屋上突兀的裝飾標語
    更讓兩岸三地的遊客到此遊玩時
    不由得會心一笑
    芹壁聚落是馬祖保存
    最為完整的閩東式傳統聚落
    依山面海而建
    外牆皆以當地的花崗石為主
    如果從遠方望去
    好似一座海上的石城
    兩百多年前
    福建長樂的居民渡海遷居於此
    就地取材蓋出一間間
    遮風避雨的棲身之所
    也奠定了芹壁石屋為後人
    所著迷的開端
    這些傳統的屋舍/多為獨棟雙層建築
    造型方方正正
    遠看又好像是一顆一顆的印章
    過去為了躲避海盜
    以及北風吹襲的關係
    發展出小而高的窗口
    二樓會設門
    是因應戰地逃生方便
    聚落的房屋都是背山面海而建
    隨著山勢起伏呈階梯狀向上發展
    在紅瓦接縫處
    還會用石頭壓住
    以防大風吹襲掀走屋頂
    「解救大陸同胞」像這樣象徵
    軍事管制的標語
    在芹壁村是處處可見
    不過那個年代的村民們
    大概沒有人會想到
    芹壁村現在會是馬祖的新地標
    還是觀光的新據點
    一場成功的聚落保存運動
    改變了這個小漁村的未來
    早年芹壁村民大都以捕蝦皮為生
    七十年代漁業沒落
    居民大多外遷謀生
    聚落荒涼破敗
    民國八十九年聚落保存觀念興起
    鱗比櫛次的老屋紛紛修復完成
    海水、龜島映襯著/古樸的石頭山城
    呈現典雅柔和之美
    成為馬祖首屈一指的觀光勝地
    花崗岩/在芹璧老屋的石牆上交錯著
    這是標準的閩東建築特色
    在石牆上/不時可以見到魚的雕塑作品
    您可別把它只當做裝飾品來看
    其實魚張大著嘴
    是因為它是屋頂的排水口呢
    馬祖的東北季風強
    風大到要用石塊才能壓住屋瓦
    過去人丁興旺漁村
    現在只剩下八戶人家
    守護芹壁村的龜島就在村外
    潮起潮落
    百年來都不曾改變過
    但爬上蔓藤的老屋
    代表著芹壁村/二百多年來的風華歲月
    經過整建的民宅變成了咖啡屋
    屋外就是現成的露天景觀咖啡座
    一邊喝著咖啡又可以邊看著海
    還有海中的那隻大海龜
    這是馬祖北竿才有的特色呢
    芹壁聚落是馬祖唯一保存完整
    經由地方政府投入大筆經費
    進行「聚落保存、老屋再生」
    和「閒置空間再利用」的
    閩東式傳統聚落
    近幾年來在國內各大媒體
    大幅報導下訪客增加許多
    不但成為觀光客到訪馬祖
    必定參觀的景點
    每到夏天
    由古厝整修的民宿
    雖然均非套房式房間
    但也經常客滿
    例假日期間更是一房難求呢
    芹壁的美
    在於它的質樸無華
    彷彿時間在此靜止
    遊客來到這裡/點一杯咖啡靜靜發呆
    忘卻一切煩憂
    靜靜享受海天一色之美
    要瞭解芹壁真正的面貌
    就要您親自來體會了!
    不會說話的聚落
    到了夜裡隨著光影流轉
    用另外一種風貌/迎接停留過夜的旅人
    打開窗戶有非常美的視野
    早上一起床你就可以看到大海
    又可以聽到海浪聲
    這可不是一件最享受的事嗎?
    南竿津沙聚落
    馬祖津沙村位在南竿的西南隅
    是馬祖列島最西之點
    天氣晴朗時
    對岸山脈清晰可見
    津沙原名「金沙」
    沙灘經陽光照耀閃閃發亮/而得此名
    這裡曾是南竿第二大村
    早年因為捕漁而致富
    民國60年代馬祖漁源枯竭
    居民大量外移
    但卻也因此保存了
    這個百年聚落的原貌
    津沙是最靠近閩江口的村落
    在大陸淪陷之前
    這裡除了捕漁
    最興盛的行業就是引船入港
    帶領大商船進入
    大陸福州谷灣式崎嶇海岸
    避過暗礁順利抵達港灣
    因收入穩定漁村的發展很快
    靠近碼頭的街上
    各式商店煙館林立
    清末起連江、長樂、琅岐島等地
    居民陸續移入
    是馬祖最多原籍大陸
    連江縣移民的村莊
    早年漁產興盛
    居民除了海上捕撈外也兼營
    釀酒、藥鋪、商號、煙館等行業
    因而文風興盛
    抗戰時期
    日軍為了控制閩江口航道進出
    有一班兵力/據守在西邊山的「雁廬」
    而後隨著兩岸對峙
    鄰近漁場又遭逢破壞
    於是居民紛紛外遷
    今天的津沙聚落
    在縣政府/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奔走下
    頹圮舊屋重現生機
    蛻變成老酒館、民宿
    連海邊的防空洞也改裝成廁所
    並給予「碉堡便利屋」的新稱號
    聚落內的百年老榕樹
    也是不可錯過的景致
    西邊山石階上精彩的古厝群
    以及村內閒置空間的再生和活化
    讓津沙成為了馬祖的魅力小鎮
    也由於北竿芹壁的成功例子
    津沙人也有了自覺
    成立津沙社區發展協會
    馬祖風管處也編列經費
    著手修繕廢棄的古厝
    整修完成之後
    委外給民眾經營民宿
    咖啡屋與餐館
    吸引觀光客前來旅遊與休憩
    「津沙聚落」南向面海三面環山
    聚落區域依地形分為
    澳中與兩側的澳東、澳西
    目前居民則都集中於澳中/平坦的坳地
    是過去商業與漁獲交易的市集
    而東西房舍隨山勢盤旋
    而築於東西兩側山坡
    具有防衛與景觀眺望機能
    不過古樸石厝均已荒落
    仍待維津沙村原名「金沙」
    因為村外的小港口
    有片美麗金色沙灘而得名
    這裡曾是是馬祖人口
    最多的漁村之一
    但隨著漁業沒落
    人口外流
    漸漸沒有甚麼居民住在此地了
    這幾年慢慢因為觀光客的到訪
    居民慢慢的回流
    將原來的老房子開始經營民宿
    讓這裡又注入新的活力
    同時也繼續維繫/這一個聚落與社區
    目前地方人士與政府共同
    以「聚落保存」的想法
    劃定津沙為聚落保存區
    由政府出資修建古厝
    地方人士集資經營了
    充滿古早味的「老酒工坊」
    是村中唯一可以品嘗
    地方美食與休閒小憩的據點
    村裡的/「觀海山居」「澳中民居」
    與「古街客居」這三間民宿
    可以讓遊客/有居住閩東石厝的體驗
    接下來的考驗
    要看當地居民如何在觀光
    旅遊與經濟開發上
    取得一個巧妙的平衡點
    除了讓更多的遊客來訪
    同時也要吸引更多
    津沙村的居民一起努力
    共同來打造一個/寧靜、休閒、愜意
    又有活力的聚落

Комментарии • 5

  • @588dh8
    @588dh8 Год назад

    好棒的影片😊❤❤感謝你😊❤❤

  • @peter0843
    @peter0843 4 года назад

    唉!一連和三連,都被處理掉了.......

    • @莊朝川
      @莊朝川 3 года назад +1

      我民國76年夜行軍曾在這裡休息過,有兩位衛哨學長巡邏.有幾座墳像是廢墟的地方。

    • @邱仁忠-m5b
      @邱仁忠-m5b 2 года назад

      ㄢㄙㄖ做人做事扔斯實實在在實在是讓自欺欺人之際5房迷迷糊糊下去ㄚ